發布時間:2015-03-17 瀏覽量:0次
對于兩會來說,每年的總理答記者問都是最高潮迭起的全民關注焦點所在。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后,3月15日上午10點30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采訪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中外記者并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相對于房地產問題在兩會期間的默默無聞,記者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有關于中國人在海外置業以及政府是否會出臺新政來促進國內房地產市場,對此李克強總理指出“愿意看到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公民到國外創業”、“加強改造棚戶區、城市農村危房,提供住房保障”、“因地制 宜、分城施策”、“保持房地產長期平穩健康發展”等觀點。對此,鳳凰房產將從上述四個熱點問題進行詳細解讀。
政府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
其實在2014年房企 “出海掘金”浪潮就一波高過一波。從美國到英國,從加拿大到澳大利亞,從韓國到馬來西亞,處處都有國內房企開發的身影。而根據鳳凰房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海外總投資額約700億元;2013年,突破1000億元;而2014年一季度中國房企境外投資額就已達近千億元人民幣,超過去年全年投資總額。
房企之所以熱衷于海外投資,在于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從“黃金時代”走向“白銀時代”,國內的房地產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而“大魚吃小魚”的并購事件也在不斷發生,為了實現自身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眾多房企都選擇多元化的發展方向,而海外投資則成為了其中的一條新出路。而眾多國人不斷加劇的海外置業熱情,也讓房企看到了海外市場的機會。
對此,李克強總理答記者問時表示,“愿意看到中國的企業‘走出去’,中國的公民到國外去創業,當然既要遵守中國有關法律的規定,也要遵守當地的法律。”
針對總理的回答,對于在海外投資的房企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因為目前搶灘海外房地產市場、進行全球化布局已成為一線品牌開發商的企業發展戰略。首創置業副總裁、董事會秘書胡衛民之前在接受鳳凰房產記者采訪時亦表示“目前,中國從原來的吸收海外投資的大國,逐步轉向海外投資和吸收外資達到一個平衡,估計未來十年中國對外投資可能達到1.25萬億美元。”
中國政府有保障群眾基本居住條件的責任
由于中華民族是農牧民族,因此“居者有其屋”是蘊含于每一個國人血脈之中的濃厚基因。針對廣大人民群眾對于住房的需求,李克強總理明確指出“中國政府有保障群眾基本居住條件的責任”。
其實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就提及了要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暨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萬套,其中棚戶區改造580萬套,增加110萬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納入棚改政策范圍。農村危房改造366萬戶,增加100萬戶,統籌推進農房抗震改造。住房保障逐步實行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并舉,把一些存量房轉為公租房和安置房。對居住特別困難的低保家庭,給予住房救助。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因地制宜、分城施策
目前國內限購的城市僅剩5個,一線城市會不會放開限購是2015年的最大猜測。在本次發布會上,李克強總理指出“房地產市場有其自身的規律,中國國土面積遼闊,有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小城鎮,情況各異,所以我們要求強化地方政府合理調控房地產市場的責任,因地制宜,分城施策?!?/p>
而據記者了解,在總理答記者問前一天的3月14日晚間,上海房產媒體圈就流傳著一個消息--“上海4月份要放松限購”,因而導致部分購房人的擔心房價會上漲,因此某位受限購所限不能買房的女士,正在積極尋找擁有上海戶口的男性通過“假結婚”來實現置業的目標。
雖然,上海是否解除限購尚屬謠言,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明確指出,“2015年將抓緊實施戶籍制度改革,落實放寬戶口遷移政策。對已在城鎮就業和居住但尚未落戶的外來人口,以居住證為載體提供相應基本公共服務,取消居住證收費?!倍本┩ㄖ菀呀洺蔀?2個城市鎮實行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實行積分落戶政策其中之一,使得符合積分要求的北漂一族擁有了置業的新方向。
另外,根據“因地制宜、分城施策”的房產調控新方向,不排除未來現在仍在實行限購的“北上廣深以及三亞”中的某些城市將放開限購政策。
保持房地產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就提到,今年要穩定住房市場消費,鼓勵、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住房政策的平穩健康發展。同時,政府報告中還指出,住房保障逐步實行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并舉,把一些存量房轉為公租房和安置房。對居住特別困難的低保家庭,給予住房救助。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而在今天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也再次強調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中國城鎮化進程還在加快,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是剛性的,我們鼓勵居民自住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產長期平穩健康發展?!?/p>
在這一政策導向下,進入“白銀時代”的中國房地產市場仍有發展前景,而自住型住房和改善性住房應是未來房企進行房產開發的重要方向所在。
鏈接:李克強回答金融時報記者關于房地產的提問
記者:總理,您好。去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一直在下滑,所以很多中國人都到海外去買房子?,F在中國公民已經是紐約、悉尼、倫敦等地最大的海外顧客群體了,當地房價隨之被明顯抬高。也有一些人開始質疑,從中國涌入當地市場資金的合法性。請問總理,中國政府會擔心由此引發海外市場的強烈反應嗎?今年政府是否會出臺新政策來促進國內房地產市場?
李克強:中國正在逐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下的可兌換,這本身也表明在推進資本市場的開放。但是你說有大量的中國人到海外購房,而且成了某些熱點城市的最大購買者,這個可能還要做評估,我沒有這方面確切的消息。我所得到的是,中國去年吸引外資是力度最大的一年。外資進入中國達到1200億美元。同時,我們也愿意看到中國的企業“走出去”,中國的公民到國外去創業,當然,既要遵守中國有關法律的規定,也要遵守當地的法律。
李克強:我看你的面孔是一個西方人,你的中文說得這么流利,不知道有沒有在中國買房?當然,我們是歡迎的。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住房既是經濟問題,更是民生問題。中國政府要做的就是要為低收入住房困難群體提供住房保障。今年,我們在改造棚戶區、城市和農村危房方面還要加大力度,各增加100萬套。中國政府有保障群眾基本居住條件的責任。
李克強:房地產市場有其自身的規律,中國國土面積遼闊,有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小城鎮,情況各異,所以我們要求強化地方政府合理調控房地產市場的責任,因地制宜,分城施策。中國城鎮化進程還在加快,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是剛性的,我們鼓勵居民自住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產長期平穩健康發展。